《佩皮斯日记》(Samuel Pepys: Diary)堪称「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」的天才之作。

可是,这本无价之作的秘密写作,只有佩皮斯一个人知道,他死后要再等三百年,多番曲折,才得以全部如实面世。我一九八三年在剑桥念法律的时节,由十七世纪语文专家William Matthews和十七世纪历史学家Robert Latham编制的,全套十一册正好完工出版,走过书店,窗橱里隆重地展览着,那时我只是稍微好奇,现在才知道个中辛苦不寻常。谁人耕耘?谁人收获?今时辛苦,或者根本全无必要,或者看似尽付东流,到头来瑰宝光芒万丈地现身,酸酸楚楚也就无人怨了。
日记原稿六本,全部以速记符号写成。佩皮斯一生爱藏书,他的遗嘱郑重其事,将藏书及日记留赠给剑桥,由莫狄连学院Magdalene College保存。虽然日记清楚显示在藏书目录里,但是无人问津,这样就埋没了百多年,直至1818年,由于与佩皮斯同期的历史人物John Evelyn的日记出版大获好评,当时莫狄连的院长才「发掘」出佩皮斯的日记来。大院长自然无暇做翻译密码的水磨工夫,于是把工作交给了一名穷学生John Smith。史密夫日以继夜,花了三年时间,把佩皮斯的3102页除了极不雅部分之外全译出来,长达9325页原稿,所得的报酬只是二百镑。但最讽剌的是,其实译码索引一直都是在藏书之中!1825年,院长将史密夫的原稿节录修葺得面目非,然后出版,只字不提史密夫的功劳。证明销路可观,又在1849年及1854年再版,每次都增加篇幅。他过世之后,到了1875年,另一名比他有学术态度的院长,决定从原文新翻译,出版了日记的八成,保留了很多坦白的描述,被卫道之士大肆抨击,只有Robert Louis Stevenson独具慧眼,惊为天人。
因此,到William Matthew及Robert Latham已是第三个译本,有心人方得窥全豹。
湖南长沙速录师 速记员 速录机 速录培训 会议速记 现场速记:0731-82924909 15874133320
|